2024-09-19 18:49:50 | 铭星网
蚌埠医科大学院系设置
冶金与资源学院 :
冶金工程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
材料工程学院:
材料类(大类招生,含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成
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化学生物学专业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安
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学专业、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
机械工程学院:
材料类(大类招生,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
电气信息学院:
自动化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计算机学院:
数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光源与照明专业。
管理学院:
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审计学专业、工
商管理专业
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统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经济学专业、国际商务专业。
文法学院:
法学专业、英语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行政管理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具体专业介绍可登陆我校招生网:
蚌埠医科大学院校简介
1958年7月,为加快安徽建设,改变皖北地区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的局面,国家决定由原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以及安徽医学院(现安徽医科大学)援建创立蚌埠医学院。
学校是国家首批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首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教育部临床医学“5+3”改革试点高校。学校是国家首批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推免高校,是陆军军医大学、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是安徽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是安徽省博士后岗位设置单位。
学校坐落于淮河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蚌埠,濒临千里淮河,承山水涵养之灵气,传杏林济世之流芳,现有龙子湖校区、治淮校区、宏业校区、淮上校区和高铁校区,占地面积1751.8亩,是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和绿化模范单位,安徽省首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和安徽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近6000人(含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1054人,其中教授179人、副教授392人,硕士生导师909人、联合培养单位博士生导师2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22人,硕士学位的教师644人。学校有国家杰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6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省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等93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特支计划、江淮名医等84人,皖江学者4人。学校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承担了皖北地区近3000万人口医疗服务任务,辐射淮河流域和周边省份。
学校现拥有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3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176名,硕士研究生2754名(含硕士留学生13人),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省级特色(一流、品牌)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高校高峰(培育)学科、30个省级重点专科和重点培育专科、2个省级特色专科,4个省级诊疗中心,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省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6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教育厅平台5个,1个国家级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9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及以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人才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2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2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37项,2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244项,发表SCI、SSCI检索收录论文2471篇,其中在《Science》发表研究型论文2篇;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3部,参编42部,公开出版发行《蚌埠医学院学报》《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中华全科医学》3种学术刊物。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美、法、德、日、澳、韩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学术机构、高等院校建立了协作关系。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年均总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近8%。2012年以来,学校连续8届晋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荣获一等奖1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2次。2021年,学校临床医学、护理学双双荣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2022年,学校获全国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技能大赛特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4项。学校医学专业覆盖面广,专业与就业岗位吻合度高,毕业生以“理论基础实、动手能力强、发展后劲足”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安徽省前列。铭星网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近年来,涌现出“最美列车女孩”林雪、路边救助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老人的薛帅帅、冲下公交施救路边昏倒老人的计星胜、路遇伤者积极施救的周青、“最美列车教师”张静、安徽省道德模范闻仲等众多感动社会的先进人物。中央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多名师生入选“安徽好人”。
65年来,学校大力弘扬“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精诚为医、团结奉献”的蚌医精神,秉承“笃学、精业、修德、厚生”的校训,传承上二医优良传统,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凝练出“固本守教、教授施教、传帮带学、反复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出15万余名优秀医药卫生人才,其中既有以刘德培、段树民、陈孝平、王福生、范先群等5名院士为代表的医学领军人才,也有以教育部长江学者卢洪洲、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卜军等为代表的杰出中青年学者和医学管理人才,以及以“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刘晓林为代表的大批基层优秀医务工作者,为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018年7月,学校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建成“全国知名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当前,在校党委带领下,全校师生医护员工凝心聚力、苦干实干,为实现“全国知名区域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正不懈努力奋斗!
蚌埠学院院系设置蚌埠学院院系设置NewPage1院系与专业设置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经济管理工程、应用外语及艺术设计等5个系。设有机械加工、铸造锻压、电子与自动控制、热处理、表面处理、理化等6个研究室。专业设置:机电一体化、工业设计、数控机床、汽
蚌埠医学院2022录取分数线2022蚌埠医学院在河南理工类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68分。蚌埠医学院(BengbuMedicalCollege),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是安徽省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是国家首批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试点高校、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硕士研究生
2022年蚌埠医学院招生章程蚌埠医学院是创建于1958年安徽省省属的公办全日制本科大学,是国家多个项目试点高校,学校坐落于淮河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蚌埠,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医学人才,开设了29个本科招生专业,专业涵盖5大学科门类,该校具体招生的要求如下,一起来看看吧!蚌埠医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一、学校全称:蚌埠医学院二、办学层次:本科三、办学类型:公办普通本科高
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分数线20232023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分数线是506分。蚌埠医学院(BengbuMedicalCollege),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是安徽省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是国家首批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试点高校。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硕士研究生
蚌埠医学院2021年录取分数线理科558分,文科581分。根据查询蚌埠医学院官网得知,2021年蚌埠医学院安徽省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理科558分,文科581分。蚌埠医学院(BengbuMedicalCollege)是位于中国安徽省蚌埠市的一所本科医科院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皖东卫生学校,后经历了几次改革与发展,并于2005年更名为蚌埠医学院。蚌埠学院录取分数线综合类483分。根据
蚌埠医学院2022年专升本录取分数及录取规则?【专升本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蚌埠医学院2022年专升本录取分数及录取规则热点推荐:2022年安徽专升本学校录取分数及录取规则(汇总)最低分数线:公共课达到省考试院划定的公共课考试合格分数线且专业课单科成绩不低于50分,不得有缺考科目的基础上,按照考生公共课+专业课成绩总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择优录取。录取细则:严格按照安徽省教育厅下
蚌埠医学院专升本录取分数线2023年蚌埠医学院专升本录取分数线:同学们可以从上面的汇总情况看到,该校2023年一共有6个专升本招生专业,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如下:普通应届毕业生最低录取分数线:护理学403分;康复治疗性381分;药学439分;医学检验技术442分;医学影像技术409.5分;预防医学260.5分。退役士兵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护理学276分;康复治疗学未知;药学382
安徽医科大学本部在哪本部地址是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81号。安徽医科大学,简称“安医大”,位于安徽省会合肥市,是安徽省属重点大学,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三方共建。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第一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和“高水平大学奖补资金项目”支持高校。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梅山路校
2024-04-28 23:13:01
2024-07-25 06:31:37
2024-10-11 21:37:19
2024-02-29 14:15:35
2024-06-20 01:08:22
2024-05-14 14:5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