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院校 > 正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有多少院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院系名单

2024-09-20 18:52:49 | 铭星网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类型:语言院校性质:公办
标识代码:4144011846隶属于: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有多少院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院系名单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铭星网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有多少院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院系名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院系设置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院系设置

【淮海工学院院系简介】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4个本科专业,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硕士授予权建设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已形成了一支以教授和博士领衔的学术梯队和教学团队,其中教授 11 人,博士学位教师 22 人, 1 名教师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1 名教师入选江苏省“ 333 工程”培养对象, 1 名教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 1 名教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6 名教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10 名教师入选连云港市“ 521 工程”培养对象, 1 名教师入选连云港市“十五”科技创新先进个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有多少院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院系名单

学院获江苏省高校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江苏省高校二类优秀课程奖 1 项、江苏省高校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奖 3 项。实验、实训条件优越, 已建成 CAD 中心(连云港市 CAD 技术培训中心)、先进加工技术实验室(连云港市现代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现代港口物流装备研究中心、测控中心等,在建江苏省财政厅现代设计与制造工程中心,与升德升(连云港)电子有限公司共建现代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与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常柴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化工机械厂等大型企业签订了长期的校外实习基地协议。科研成果突出,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 20 多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500 余篇,被 SCI EI ISTP 收录 60 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 10 余项,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学院学风建设成绩斐然,毕业生就业率、考研率高,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力学、数学建模及全省大学生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力学、机器人、机械创新设计、先进制造技术实习教学与创新制作、材料力学、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多个一等奖、二等奖。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现有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147人,分设建筑系、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港口工程系;土木工程学院具有良好的师资团队,现有教职工52名,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17人,近半数中青年教师具备博士、硕士学历;实验中心教学条件良好,拥有建筑物理实验室、工程结构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工程材料实验室、综合材料工作室等专业实验室和工作室。学院还积极进行产学研联合办学,与企业联系广泛,建有十余个校外实习基地。完成多项纵、横向科研课题,每年均有数十篇学术论文在各类各级刊物上发表,具有较好的社会影响。

自1985年招收首届学生以来,土木学院已有2900余名毕业生,他们广泛分布在国内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各个领域,社会声誉良好。

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创办于1985年,下设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六个系和一个实验中心。现有在校生1200余人,教职工80余人,有教授7人、副教授20多人、博硕士40余人,有 江苏省“ 333 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江苏省 六大人才高峰计划 培养对象和江苏省 青蓝工程”优秀教师7人。

学院教学成绩突出,科研成果丰硕。实验中心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有电工电子、计算机系统、通信技术、传感与测量、先进控制技术等17个实验室,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创造了优越的实践条件。 近年来, 教师教学科研成绩突出, 发表学术论文 350 余篇,出版著作 12 部;承担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基金项目 20 余项,取得鉴定验收成果 10 余项、专利 2 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连云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 1 项;获江苏省优秀课程 1 门,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3 部。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地德、智、体全面发展,把引导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事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从事科学技术工作与管理工作的能力。毕业生主要从事综合电子系统、信息系统、通信电子工程、过程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电机与电器、测量与控制等专业领域的信息检测与处理、系统设计、研究开发、制造与应用等工作,主要就业于邮电与通信电子、电子信息制造、机电制造工程、广播电视技术等国有、外资企业和事业单位及部队、政府机关等部门,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

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下设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制药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高分子材料等六个全日制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1500名,教职工105名,其中,教授17名,副教授27名,博士24名,专任教师基本实现硕士化。兼职博士生导师1名,兼职硕士生导师17名。学术带头人中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名,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名,“六大人才高峰”1名,“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2名,“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名。拥有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应用化学,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单位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被确定为国家和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材料化学专业被确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被批准为江苏省首批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基础化学实验室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工模拟与优化工程以及化学合成实验室被确定为中央和地方共建实验室。

学院学术科研氛围浓厚,每年面向师生举办10多场学术报告;目前在研项目50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以上项目14项,科研总经费200余万元;近五年发表论文670多篇,其中,SCI /EI/SCIE收录论文200余篇;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18件,主编或参编教材、专著9部,多项成果通过鉴定。充分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有20多名教师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学院一贯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放在首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通过学生科研立项,强化学生科研与实践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近两年,学生科研立项61个,其中省级2个,参与发表论文124篇,其中被SCI/EI收录61篇。近两年考取研究生180人左右,名列全校首位,毕业生就业率95%左右。

海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

海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现有食品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水产养殖、生物工程、食品工程、海洋管理六个系和一个实验中心。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水产养殖、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海洋管理、海洋科学、动植物检疫七个本科专业,其中水产养殖专业为江苏省特色建设专业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淮海工学院品牌专业。现有在校生 1500 余人,教职工 111 人,其中专任教师 90 人,具有高级职称 52 人,其中教授 11 人,具有博士学位 30 人, 7 人被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聘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

海洋生物学 学科被列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 水产养殖 水产品加工 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近 3 年,教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300 多篇,被 SCI EI 收录 20 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多部,申请发明专利 20 多项。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1 项,连云港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 项、二等奖多项。目前承担各级各类项目 60 多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主持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重大项目子课题 2 项、主持国家 863 高技术项目子课题 2 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项、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 2 项、主持江苏省科技厅项目 5 项。

海洋大楼建筑面积近 12000 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 2000 多万元,设有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中央和地方共建的海洋生物技术实验室、海洋生物学实验室、海洋生物工程实验室及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加工实验室,江苏省教育厅的生物学示范中心,与连云港市科技局共建的 连云港市海洋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学院拥有 200 余亩水产养殖基地,并建成榆城集团、中洋公司、三得利公司、雨润公司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 20 多个。

计算机工程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下设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系和实验中心、计算中心,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在校生 1000 余人,专任教师 75 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 14 人,博士、硕士以上学历 50 余人,拥有江苏省 六大人才高峰计划 培养对象、 “333 工程 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和江苏省 青蓝工程 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1 人,此外,聘请 10 余名国内著名高校和软件企业的博士生导师和高级研究开发人员作为兼职或客座教授。

学院大力开展实践教学环境与条件建设,形成了以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为主体的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和软件工程实验教学平台,与软件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了多个高水平实践基地。积极探索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与印度 NIIT IBM ATA 等著名信息技术教学机构开展了广泛的人才培养合作。学院专门为本专业学生建设了机器人科技创新和 ACM 程序设计竞赛实验室,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提供专门的指导教师和优越的实验条件。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和省机器人大赛、“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创业竞赛和软件设计大赛等高水平竞赛中获得十余项奖励。

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围绕智能信息处理、软件形式化方法、网络工程等专业领域开展广泛的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工作。近年来,承担了省部级以上课题 10 余项、市(院)级课题 30 项;获省厅级科技成果奖 3 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市级科技成果奖 6 项;获得软件著作权 3 项;获得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2 项;通过省、校级结题鉴定成果 8 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30 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 12 部。

学院始终把培养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较扎实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和较强技术运用能力的实用性、技能型软件工程人才放在首位,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勇于开拓,扎实工作,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

测绘工程学院

测绘工程学院设有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海洋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一个专科专业,其中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为教育部首批产学结合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在校生700人。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

现有教职工40余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具有江苏省“青蓝工程”和连云港市“521工程”跨世纪培养人才,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江苏省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多人次获得“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初步形成了一支以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博士、副教授为骨干的教学和科研队伍。

拥有空间信息工程、测绘工程、海洋技术三个专业实验室和与江苏海事局共建海洋信息技术中心,连云港海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具有数字地球、遥感图像工作站、GPS定位与导航等一批先进的实验设施,其中GPS-CORS实验平台和全天候测量实验室位于全国领先水平。

全院教师教学科研成绩突出,主持国家重点基金项目多项和“863”计划项目,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关于数字城市空间管治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荣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连云港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研究”获国家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5本;建成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8门。

文学院

文学院始建于 1985 年,是最早建立的院(系)之一。现有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方向)、新闻学两个专业,一个“电视节目制作实验室”和一个“文秘工作实务实验室”。现有在校生 1000 余人,教职工 43 人,其中教授 9 人,副教授 7 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 65 %。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师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近年来先后获得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奖项 20 人次;在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有影响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 500 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16 项;出版专著、教材共 15 部。

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他们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成为国家公务员;有的在各级电台、电视台一显身手;有的进一步深造,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有的成为知名学者;有的成为教育、文化或宣传战线的骨干力量。毕业生就业范围广,近年来就业率都在 95 %以上,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理学院

理学院下设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四个系和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数学实验室,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学院共有实验室用房 2250 平方米 , 其中物理实验中心共有 32 个实验室,总面积 2100 平方米;数学实验室总面积达 150 平方米,共有微机 54 台。

学院现有教职工 107 人,具有高级职称 35 人,其中教授 8 人,博士学位 10 人,在读博士学位 7 人。有多名学术带头人,其中省“ 333 工程” 2 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正在进行 1 项,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获省级二类优秀教学成果 1 项。近几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 170 多篇,出版教材 8 部,主编 4 部。《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先后被评为省级一类和二类优秀课程,大学物理实验中心被评为江苏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近年来,理学院积极探索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基础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数学竞赛、物理竞赛等,均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法学院简介

法学院是一个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法学、行政管理学等学科的综合性二级学院,下设法学、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三个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现有法学、行政管理两个本科专业。

现有教职工 48 人,其中教授 8 ( 兼职硕士生导师 3 ) 、兼职教授 5 人、副教授 16 人、博士及在读博士 7 人。 35 岁以下青年教师 100% 具有硕士学位。有 1 名省优秀教师, 2 名省 青蓝工程 培养对象, 3 名连云港市 “ 521 工程 培养对象,师资力量雄厚。

近三年来共承担或参加省部级研究课题 20 多项,出版专著 5 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 200 篇,获得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9 项。并获得过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和二等奖 1 项。

学院现有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模拟法庭、刑侦综合实验室、图书资料室,与连云港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等 7 个政法机关及行政部门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并取得优异成绩。 2008 届毕业生中,有 1 位同学被录取为江苏省委组织部选调生,有 6 名同学考取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生,有 11 位同学考取公务员, 4 位同学志愿服务西部和苏北计划, 10 位同学被武警边防、公安和其他事业单位录取,还有 4 位同学被录取为村官。

商学院

商学院现设有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市场营销、管理科学与工程7个系以及现代经济管理实验中心。设置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金融学、物流管理7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2208人。现有教职工8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60人。此外,学院还在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聘请了10名博士生导师、教授作为兼职或客座教授。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级科研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12项、市级课题12项、学院课题3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3项、市级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编或参编教材10余部。

商学院拥有“诚正、自律、和谐、创新”的院训,学生学风好、素质高。通过推行“八一工程”的素质教育模式,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左右。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是淮海工学院1985年建校初期就设置的系院之一。下设英语系、日语系和朝鲜语(韩国语)系,在校生近1000人。现有专任教师3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4人、讲师19人,博士3人、硕士28人。很多教师具有国外工作经验和学习经历,先后有二十多名专业教师到英国、日本、加拿大、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访学进修,并与日本关西国际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互派交换生。常年聘请十多位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和日本等国的专家、教授执教。

学院教师潜心钻研业务,积极从事科研工作,近几年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了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及学术论文百余篇;主编、参编教材、专著、编著和教学参考书18部,承担各类教研和科研项目30余项。

学院教风、学风良好,教学成果显著。英语、日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英语、日语专业四、八级考试,通过率均高于全国高校和理工科院校的平均水平。在省、市级各类外语大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毕业生就业范围广、就业率高,年终就业率均达99%以上,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是淮海工学院富有特色的二级学院。目前设有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两个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专业设有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三个专业方向。学院坚持开放性办学,兼收并蓄,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主要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较强创新能力的设计艺术人才。学院拥有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建有综合材料工作室、模型工作室、数字艺术工作室、摄影工作室、陶艺工作室等一批校内实践场所,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5% 以上。

东港学院

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为淮海工学院下属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是江苏省首批公有民办高校之一,成立于 1998 年。学院占地面积近 300 亩,建筑面积近 8 万平方米。各种教学、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是江苏省 园林式单位 、连云港市 城市绿化先进单位

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在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与本部实行资源共享。目前学院在校生 4100 余人,现设四个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 7000 平方米,馆藏图书丰富;实验楼建筑面积 11000 平方米,设有自动控制、电机与调速、测试技术、网络工程、可编程控制等近 20 个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电工电子、数控技术、经济管理、新闻摄影等训练中心,建有 150 座语音教学系统和 400 余台计算机教学、网络教学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自成立以来,一贯倡导“严谨、求实、团结、献身”的治学精神,恪守“以人为本”、“学生利益第一”的办学宗旨和“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实践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新路,不断推进教育改革。 2008 年学院进行了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和书院制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改革,教学实行选课制、导师制和专业选择制,学生享有充分的学业选择自主权;学生管理建立了“专业大类管理、文理渗透、专业互补”的管理格局,立足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学院不断加强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研究,探索和实践“专业 + 现代化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形成实用性、技能型的本科人才培养特色,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 2008 届毕业生就业率达 95.68% ,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国际学院

国际学院是淮海工学院的直属教学机构,负责开展对外教育合作。 学院以 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 为宗旨,积极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完善的教学软硬件条件,为学生提供接受国际教育的平台,努力实现国内外优质教育的有效衔接,致力于培养国际化、复合型的人才。

学院目前已经设立的项目有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技术本科项目 2+2 、财务管理 / 商科本科项目 2+2 、英国格拉摩根大学硕士留学项目、美国加尼福利亚州三角洲学院的学生交流项目及留学生语言项目等。学院采用国外合作院校认可的课程体系,引进英语原版教材及教学方式,采取集中英文授课,注重将英语强化培训、专业基础课程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从语言、学习技能、独立生活等方面为学生尽早融入留学国家的学习生活提供一个可靠平台。个性化的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进展情况有机调整,务求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有多少院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院系名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院校简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院校简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色,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涉外法治研究的重要基地。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012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716人, 外国留学生2000余人,各类成人本专科生、进修及培训10000多人。


历史沿革

学校的前身是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于196411月设立、19657月正式招生,是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直属的36所大学之一。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成立于198012月,是原国家外经贸部(现商务部)直属院校,为全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创始单位之一。1995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两校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10月,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划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校区情况

学校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南地区经济中心广州,辖4个校区,总面积2442(含规划),其中北校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山北麓,占地939亩;南校区位于广州大学城,占地1095亩;大朗校区位于广州市大朗,占地258亩;知识城校区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规划占地约150亩。校园内绿树成荫,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环境幽雅。


师资队伍

建校以来,梁宗岱、桂诗春、李筱菊、黄建华等名师大家荟萃学校,执教治学,为学校积累了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学校现有教职工总数2188人,专任教师137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比例达到54.6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95.50%。教师队伍中,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5人(其中在职6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3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人,入选中宣部2019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人,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获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资助1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4人,“青年珠江学者”6人,入选广东“特支计划”4人、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1人、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44人次,入选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3名,(先后)聘用“云山学者”385人。此外,学校还聘有43位客座教授和近100位长期外教


学科发展

学校形成了外语学科与非外语学科“双轮驱动”、多学科多语种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格局,下辖25个教学单位,1个独立学院(南国商学院)。现有68个本科招生专业,分属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八大学科门类。其中有3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含11个专业),2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含27个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共有28个外语语种,是华南地区外语语种最多的学校。学校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恢复研究生制度后较早获得硕士、博士授予权的单位。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8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2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5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几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21年学校入选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5个学科入选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社会科学总论(Social Sciences, general)学科位居ESI全球前1%


人才培养

学校践行“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以培养全球化高素质公民为使命,着力推进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能力、担当精神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学校是联合国高端翻译人才培养大学外延计划的中国合作院校,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和国际译联(FIT)联席会员,列入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学校名录(AIIC),也是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秘书处所在单位,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首创单位,是入选中日韩三国首脑倡导的“亚洲校园”计划唯一一所外语类院校,入选教育部、司法部首批涉外律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入选全国30所国际组织青年人才培养项目高校,拥有教育部普通高校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多语种高级翻译人才协同育人基地和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协同育人基地。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总体稳定,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就业率继续位居前列,就业质量持续向好。学校面向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招生批次均为重点本科批。


铭星网

科学研究

学校注重科研平台培育和建设,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四级科研平台体系。拥有1个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加拿大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区域创新国际战略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备案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非洲研究院、国际移民研究中心、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中南半岛研究中心),8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翻译学研究中心、粤商研究中心、党内法规研究中心、跨国并购与创新战略研究中心、金融开放与资产管理研究中心、区域法治研究院),3个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广东省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亚太安全与经济合作研究中心、地方立法研究基地),3个广东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语言工程与计算重点实验室、双语认知与发展实验室、语言与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区域一体化法治研究中心、国际服务经济研究中心、阐释学研究院); 4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国际商贸中心重点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会计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广州城市舆情治理与国际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广州华南财富管理中心研究基地);1个广州市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重点实验室(非通用语种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1个广州市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对外开放研究基地),并设有词典学研究中心、华南国际知识产权研究院、土地法制研究院、广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研究基地、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广东法治研究院、国别与区域高等研究院等一批智库及研究机构。此外,学校还设有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智库机构——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太平洋岛国战略研究中心,积极为“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咨询服务;学校牵头组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广东省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规划项目。学校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创新团队项目等一系列重大、重点项目。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获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公开发行《现代外语》《国际经贸探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战略决策研究》等学术期刊。


(境)外合作与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努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与国(境)外大学、科研机构、国际组织以及企业的实质性合作,吸引国(境)外知名学者和杰出人才来校工作,积极探索联合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途径,共同开辟学术研究新的方向领域,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积极提升学生、人才、教学、科研、管理五个方面的国际化水平。

学校加强全方位国(境)外教育合作与交流。截至目前,已与60个国家和地区的483所大学和学术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我校目前建设了7所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日本札幌大学孔子学院、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孔子学院、秘鲁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佛得角大学孔子学院、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孔子学院、葡萄牙波尔图大学孔子学院以及澳大利亚紫薇孔子课堂。学校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举办的英语教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及与英国雷丁大学合作举办的英语教育硕士学位教育项目运转良好,受教育部及学生家长的好评。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大力推进“亚洲校园”“湾区校园”“欧亚校园”“国际治理创新研究生项目”“RCEP人才培养计划”“OECD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开展粤港澳联合培养研究生专项计划;首倡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葡语教育联盟”“粤港澳大湾区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推动大湾区葡语教育及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在管理国际化方面,学校实施海外高校挂职学习项目,已共派出8批合计40多名干部到海外高校挂职。


办学条件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先进,居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有着先进的校园网络和管理平台,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总面积52622余平方米的实验室。图书馆总面积5.96万平方米,提供阅览座位5378个,实行藏、借、阅、研一体化的开放式管理模式,周开放时间达119小时。馆藏图书资源总量为525.64万册,其中纸质书刊315.38万,生均图书153.20册,文献语种达35。现有固定资产总值约30.93亿元。


发展愿景

学校秉承“全人教育、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践行“卓越、诚信、包容、自信”的广外价值观 和 “进德、修业、务实、致远”的广外学风,以国家“双一流”建设、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创新强校”工程实施和深化自主办学综合改革等为契机,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战略,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品质精良,受社会尊重,让党和国家、人民群众满意的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数据更新至202112月)


以上就是铭星网为大家带来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有多少院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院系名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铭星网:www.mingxinged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有多少院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院系名单”相关推荐
广东外贸外语大学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有什么区别
广东外贸外语大学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有什么区别

广东外语外贸南国商学院专业代码商务印于专业专业代码是004,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业代码是025,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专业代码是030,食德语专业专业代码是010。通过查询广东外语外贸南国商学院官网显示,截止到2023年7月14日,商务印于专业专业代码是004,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业代码是025,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专业代码是030,食德语专业专业代码是010。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是一所由广东外语

2023-11-17 22:51:1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哪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哪里

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介绍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的介绍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998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103人,各类成人本专科生、进修及培训生、外国留学生11000多人。2、历史沿革;学校的前身是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于1964

2023-11-17 22:43:33
内蒙古经贸外语职业学院有多少院系 内蒙古经贸外语职业学院院系名单
内蒙古经贸外语职业学院有多少院系 内蒙古经贸外语职业学院院系名单

内蒙古经贸外语职业学院院系设置内蒙古经贸外语职业学院院系设置文法系简介文法系现有法学专业、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方向)、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方向)共三个专业含两个方向。四年制在校本科生共有1392名,专兼教师60余人,外聘专家10人,其中系内教师学历结构为博士一人,研究生六人。职称结构为教授4人,副教授5

2024-09-24 00:51:37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有多少院系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院系名单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有多少院系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院系名单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院系设置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院系设置音乐系:拥有多个河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和雄厚的师资力量,聚集了我省乃至全国颇具知名度的优秀教师,他们不仅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还在中国音协及河北省音协担任重要职务。多年来,学院逐年加大对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设施的资金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完备教学设备,为学生教学演出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

2024-09-23 09:54:03
大连外国语大学有多少院系 大连外国语大学院系名单
大连外国语大学有多少院系 大连外国语大学院系名单

大连外国语大学院系设置大连外国语大学院系设置学校设有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含华东电力继教中心)共九个二级学院,以及社会科学部、体育部两个直属部。学校现有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等二十九个

2024-09-19 11:50:14
北京外国语大学有多少院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院系名单
北京外国语大学有多少院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院系名单

北京外国语大学院系设置北京外国语大学院系设置14个学院:纺织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艺术与服装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人文与法学院

2024-09-18 20:12:24
上海外国语大学有多少院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院系名单
上海外国语大学有多少院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院系名单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院系设置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院系设置学院现设有监狱学学院、法学院、矫正教育系、信息管理系、警察管理系、基础课教研部、马列教研部、警察体育教研部、培训部、继续教育部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教学单位,现有教授89人,副教授133人。201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院为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建设单位,2013年开始招收法律硕士研究生。学

2024-09-18 22:17:20
四川外国语大学有多少院系 四川外国语大学院系名单
四川外国语大学有多少院系 四川外国语大学院系名单

四川外国语大学院系设置四川外国语大学院系设置四川外国语大学院校简介四川外国语大学院校简介四川外国语大学,简称“川外”,坐落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隶属于重庆市人民政府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为国家最早设立的四所外语专业高等院校之一。学校秉承“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优良校风,弘扬“海纳百川,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国际导向、外语共核、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开拓出一条“内

2024-09-20 07:51:41